top of page

​精神緊張 及 各類焦慮症

壓力令人精神緊張是人所共知的事。各種輕性精神病亦同樣會令人精神緊張。究竟,壓力和輕性精神病是否有關連呢?這是不少人常存的一個問題。

壓力及精神緊張

早前談過,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,經過我們的心理分析後,會引致我們產生一連串的身心反應。這便是「壓力」了。我們亦談過,這一連串的身心反應,便是由我們原始時代的祖先遺傳給我們的。「打過或走過反應」而其產生的效果跟幾種「壓力荷爾蒙」有關係,腎上腺素便是其中一種。其中明顯的心理反應便是精神緊張了。

挑戰→→壓力反應→→腎上腺素分泌增加→→精神緊張

 

壓力引致的「精神緊張」,俱體說有以下的徵狀。

 

  1. 心理上壓力會令人感到不安、煩燥、擔心及不能自控地心煩。這也許是壓力給人最明顯的不舒服。

  2. 因為腎上腺素增加分泌,令人有心跳加速、呼吸加劇、肌肉變得繃緊、腰酸背痛、消化系統失調、疲累及使人長期地在備戰狀態。這些亦會令人感到不舒服。以上這些,在本書的前幾章也詳談過了,而這些可以反應可以簡略地稱為「精神緊張」。

  3. 恰巧,由壓力引致的「精神緊張」,在徵狀上跟多種輕性精神病﹝如焦慮症、恐懼症等﹞都十分相似。加上這些輕性精神病的成因,除了由於身體內分泌的不平衡外,亦跟一些心理因素有關,所以令人誤會壓力會令人有輕性精神病。其實,兩者關係並非這樣直接,壓力不會直接引起精神病。但是,壓力以及其他心理因素,會是輕性精神病病發及病情深化的原因之一。

 

輕性精神病

 

輕性精神病,又叫神經症﹝neurosis﹞或神經官能症。這些病十分普遍,共同特徵為起病時都跟一些心理或社會因素有關連,而且患者的性格對病的發展亦有影響。患上了這些病的人,外表完全正常,仍然能如常工作及生活,但卻受到病徵所困而在內心裡受苦。有時候,由於病徵不明顯及時有改變,要明確地診斷亦可以有困難。

在社會上,約有一成左右的人有著或多或少的輕性精神病。其中,女性比男性多,中年過後及長者亦比較多機會患上。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,有了亦不等同是「黐了線」。事實上,社會上非常多很有成就的人都患了這些病,只是他們沒有講,所以您也不會知道吧。

輕性精神病的成因是多源性的,但至今仍無定論。但可以說的是,外來的因素,和內在的性格及身體因素都加起來,可引發輕性精神病。

輕性精神病有很多種。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病徵,各種病只是在每種病徵的比重上有所不同而已。常見的病有焦慮症、恐懼症、廣場恐懼症、強迫症、疑病症等。在這本書,我不準備詳細地介紹每一種輕性精神病的細節了。但是,我們會談一下一些常見輕性精神病共同的病徵。

 

焦慮

當人無法預測前途時,焦慮是自然的情緒反應。焦慮是由幾組的症狀構成。

1. 緊張:這是一種令人不安和恐懼的一種感覺。甚致叫人感到情緒不穩定,坐立不安而同時令人警醒水平增高。這是一種內心的感覺。

2.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:主要的徵狀有心跳、心悸、出汗、頻頻急尿、眩暈、呼吸急速、手震等。

3. 驚恐發作:患者會忽然地感受到極端的焦慮,甚致有窒息及瀕臨死亡的感受。

4. 不理智的擔心:患者會無終讓地作出不理性的擔憂。結果是日憂夜憂,令人終日惶恐,不能自控地憂慮。

 

恐懼

恐懼原先是一種在面臨危險時的保護性正常反應,當大禍臨頭之時,恐懼能令人即時產生「打過或跑過」反應。

在輕性精神病患者裡,他們的恐懼是不理性的,是不合常理的,而且恐懼引起的反應亦是極強烈的,也和事情的嚴重性不匹配的。而且患者往往在沒有接觸過有關的東西,只是幻想其恐佈之處便已「驚定先」。這種恐懼是會嚴重地影響個人生活的。

 

疑病症狀

有些人會終日都十分關注自己身體是否患上了病,而他們的擔憂是超越了身體實際的情況的。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小毛病,但患有疑病症狀的人,會十分在意這些小毛病,並跨大了它們的嚴重性,認為這些是極之大的病徵。

 

雖然醫生客觀地檢查已告知他們沒有大礙,但他們內心的極度關注仍不會停止。他們對自己身體的狀況及所有的小毛病都異常敏感,一有任何不妥便會非常不安,到處求醫求助。常見的軀體症狀有心悸、疼痛、頭昏、頭痛等。這些都是沒有明確成因的。

 

疑病症狀其實可以有兩個潛意識的目的。由於中國人「家醜不出外傳」的觀念,很多人都不願意將內心感受向別人,甚致家人訴說出來。遇上內心感到十分抑鬱,這些人都不能夠從其口中講出內心的感受。他們能夠做的便是潛意地將這些抑鬱的情緒,以疑病症狀表達出來。因為,說自己身體不舒服,比道出自己內心的不快樂較容易開口。

 

另一個可能是患上了疑病症狀的人,心底其實極之渴望一些親人的關心及認同。可是,他們卻不懂得如何開口爭取。用身體的症狀去吸引親人的關注似乎是比較可行。

 

這裡要強調的是,疑病症狀無論有什麼背後的成因,但這都是潛意識的,絕對不是患者刻意和有目的地造出來的,他們本人亦不太明白原來自己背後有這些問題的。重伸一句,疑病症狀並不是「詐病」。

 

如何分別精神緊張和輕性精神病

 

遇上壓力而令到自己精神緊張,是極之平常的事,是任何人都會經常遇上的情況。有時候,這些「正常」的精神緊張會十分嚴重,令人感到極之不舒服。究竟怎樣分辨「正常」的精神緊張和輕性精神病呢?以下是兩者的一些分別。

 

1. 明顯的成因

精神緊張通常是有明顯的成因的,甚致是單一的成因,而患者亦能清楚指出何時和什麼事令他精神緊張。輕性精神病的成因卻不太明確。有一些病人能指出一些引發病的成因,但一些人卻覺得病徵是無緣無故地出現的。

 

2. 症狀的持久性

精神緊張是不持久的。有事發生了便會緊張,但通常都會在一段時間後有所紓緩的。反之,輕性精神病的症狀會持久性地影響患者,通常都不會有太大的紓緩。病徵持績由二週起到數年都可以。患有輕性精神病,症狀是不能自己弄走的,是揮之不去的。

 

3. 影響到個人生活

精神緊張通常都不會嚴重影響到個人生活的。輕性精神病卻在不同程度下令人有以下的影響。

a. 工作表現欠佳

b. 跟家人關係有問題

c. 跟朋友關係有問題

d. 常發脾氣

e. 失眠

f. 沒有胃口

g. 性生活出現問題

如果你有三四樣以上問題,就算您沒輕性精神病,但都應找醫生研究一下,您可能需要別人的幫助去紓緩情緒問題了。

 

我應怎樣辦才好?

如果您是懷疑自己患上了輕性精神病而非因壓力而的精神緊張,首先,您要告訴自己這不是一件大問題。你絕對不是「黐了」,更不會因此而變成了精神失常長期患病的精神病人。記住,百份之十的人或多或少有些輕性精神病,而且這些病是有方法治療的。總之是問題不大,您不用自己嚇自己。 

 

輕性精神病后的治療方法

1. 行為治療

醫生會教病人針對問題的前因後果及有關的因素,做一些紓緩病徵的活動。

例如,緊張的話可以學習放鬆自己。如果焦慮引致呼吸急速和頭昏,可以學習控制呼吸和用紙袋吸回呼出的氣。

 

2. 認知行為治療

醫生會針對一些引致病徵的思維,教病人作出改善。例如焦慮的可以學習分散精神或停止想令人焦慮的事。

通常,都是一些不理性的思維,令人產生輕性精神病的症狀的。

 

3. 藥物

抗抑鬱藥物治療不少輕性精神病都有效冉。新出的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﹝SSAI﹞及舊一類的藥如三環素等都是有效的。

但千萬不要未經醫生開藥診治便自己服藥!

鎮靜劑和安眠藥可以即時產生抗焦慮及安眠之效,但只可以偶然服用,千萬不要長期服用,否則便會成了倚賴。那樣,便會對藥物上了癮,服用藥物變成了「上癮」行為,後果會十分嚴重。

 

4. 其他種類的心理治療

跟專業的心理專家或精神科醫生傾談,有時侯會很有幫助。問題是時間上要付出超過半年,而且每星期要見一次面。

同時找個真正適合自己的專業人士是不易的,所以此方法亦是有利有弊。

 

5. 抗壓的生活方式

生活裡多一些休閑的活動,學一些減壓的方法,對治療輕性精神病是有幫助的,本書別處亦會詳加介紹。

無論如何,如果懷疑自己有輕性精神病,都要找醫生求助,才能減輕所受的影響。

bottom of page